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史话历代的房奴、房主和房产开发商(组图)

中国证券网  2010-09-08 09:39

房子,可以说是现代人最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房价不断疯涨的形势,令所有人都疯狂起来。有半夜排队买房的,有手里拿着一大批房不肯卖的,有甘愿赌上后半辈子幸福也要买大房的,还有更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往上涨而买不起的……

面对房地产市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两千九百多年前的一桩地产交易

要了解古代的房地产市场,首先要知道古代是否有房地产交易。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货币购房、按揭、房奴、开盘、过户,这些热门词汇都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研究古代房地产多年的著名专栏作家李开周告诉记者,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所有的现象在古代也有,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

在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意思大致就是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

这是目前发现的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相关新闻:

80后小夫妻买房PK租房 各种奴表示压力很大

男子不想当房奴 自家院里为妻女挖地下室(组图)

报告称40%北京人属中产阶层 其中7成系房奴车奴

而就在矩伯和裘卫两人完成土地抵押交易的93年后,也就是周厉王三十二年又发生了一宗土地买卖。这宗土地买卖的交易过程也被刻在青铜器上。

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买地的事,周厉王为扩建王宫,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这是个很毒的誓。

周厉王买地花了多少钱,铭文上没写。不过李开周说,有人买地,有人卖地,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雏形。

有土地买卖,就应该有房产商开发。那么,的房地产商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是否这时候就已经有了开始琢磨着从房地产中谋取暴利的商人呢?

古代只有二手房买卖,倒腾房地产多为玩票

李开周告诉记者,如果我们所说的开发商指的是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那么中国古代肯定是没有这样的开发商的,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企业,而且在古代,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以二手房买卖为主。

在古代,一套住房的代业主,一般都是自主建房,也就是说,这套住房最开始一般都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都是代业主自己盖的。房子盖好后,因为种种原因,这套房子被卖掉,卖给第二代业主,然后再卖给第三代、第四代业主。总的来说,从战国到明清,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是二手房,也不存在产权年限一说。

不过到隋唐时,倒是有人专门开发商铺,盖好之后,或租或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算是开发商。有个叫窦乂的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开周说,窦乂这个人非常传奇,他生在陕西,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爹娘,无依无靠,跟着舅舅一块儿生活。他舅舅是个公务员,住在长安城。窦乂先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有了80万钱的身家,于是开始向房地产行业进军。当时长安西市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面积不小,有十几亩,闲置七八年了,一直没人买。窦乂把它买了下来,雇人填平,在上面盖了20间店铺,租给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都收上来几千钱的房租。

再后来,窦乂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资70万钱买下一块地,又花30万钱把这块地建成一片马球场,送给了李晟。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乂结成死党,有求必应。有这种靠山保驾护航,窦乂发得更快了,不到40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除了像窦乂这样的开发商,古代的开发商还有一些是公务员、退休干部等,甚至官府自己就是开发商。

比如在北宋,中央政府下面就有个专门搞开发的机构,叫做"修完京城所"。这个机构本来只能是修筑城墙和宫殿,后来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宫殿也盖得够豪华了,这个机构就开始转型,开始给中央财政搞创收。怎么搞创收呢?修完京城所向朝廷请示,划拨给他们大片地皮,他们在上面盖住宅盖店铺,盖好了,有的卖给老百姓,有的赁给老百姓,给国库做了很大贡献。

但是李开周说,所有这些开发商都不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也就是说,他们搞房产开发只是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没有谁只靠卖房子吃饭。从唐朝到清末,中国一直没有职业的开发商,只有业余的开发商。

职业开发商到民国才正式出现

为什么古代没有纯粹的开发商。李开周告诉记者,首先,从汉朝开始,传统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伙瞧不起。北宋初年有个人叫陶毂,据他描述,当时只要有人盖房子往外出租,大伙就说这人是市井小人,挣来的钱就叫"痴钱"。就是呆傻的意思。可见在那时候,连做房东都受歧视,更别说做开发商了。

其次,做开发商最需要的是钱。买地、买建材、雇人、摆平关系,哪个环节都得花钱。尤其买地,流动资金不能少,钱不够,就得找同行拆借,或者找银行贷款。古代没有银行,但有钱庄,可是钱庄规模一般很小,即使有一些大型的连锁的钱庄,他们也不做开发商的生意,都把钱借给别的老板了。史料上有这样两个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例子,一个是南北朝时候的梁朝郡王萧宏,让人家拿着房契去贷款,一张房契只贷给几千钱;还有一个是明朝嘉庆年间山阴县的一个富户,名叫求仲,的一次才贷给15000文。这点儿钱别说搞开发,吃一顿大餐都不够。

直到民国时期,外国银行纷纷到中国开展业务,开发商们才能贷到大笔的贷款。所以中国的职业开发商直到民国才出现。

古代开发商如果大量囤地得挨板子

不过李开周说,在中国古代,最不利于职业开发商生存的,还是政策因素。具体些说,就是古代政府一般不允许商人购置大量土地。

以唐朝为例。唐玄宗在位时,土地政策里有这么一条:"应给园宅地者,良口三口以下给一亩,每三口加一亩,贱口五口给一亩,每五口加一亩,……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意思就是说,政府给老百姓划拨宅基地,划拨的宅基地大小取决于家庭等级和家庭人口,如果是平民家庭,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另外老百姓也可以购买宅基,但是购买的面积有限,不能超过政府规定的指标。

政府规定的指标是多少呢?平民家庭买地,每三口人,只能买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买地,每五口人,才能买一亩宅基。

在唐朝,商人也属于贱民,再有钱的商人也是贱民,贱民老板去买地,即使是上百口人的大家庭,也只能购买20亩地,用这20亩地搞开发,一两年就倒腾光了。而如果超标大量买地会怎么样呢?

唐朝法律规定:"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意思是买地超过指标的,得挨板子,每超出一亩指标,挨10大板。

北宋开封的拆迁费每户相当45600元人民币

虽然古代开发商没有现如今的开发商这么"牛",环境和政策对他们都不太有利,但是在拆迁问题上,始终还是开发商们占优势。就比如窦乂,他就知道要搞房地产,首先得朝上有人,于是傍上了当朝太尉。

古代拆迁过程更为暴力,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要用哪里就用哪里。当然,在古代,也不乏一些民主的君主。例如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封外城向外拓展,规划中的新修城墙要占用120户居民的住宅,宋神宗让开封府制定拆迁补偿计划,开封府写报告说,总共需要补偿款两万零六百贯,平均每户至少能拿到补偿款171贯。

当时的171贯铜钱,大约等于现在的四万五千六百元人民币。这些钱能不能在宋朝买到房?

不捞钱的苏东坡只能借房子让儿子结婚

古代的房价,也是有高有低。就说北宋,首都开封的房价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连很多名人都是买不起房子的。比如苏东坡,他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是。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在买房之前,苏辙写过一首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又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意思是,我活了大半生,头发都花白了,还没弄上一套房子,搞得自己在儿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还老是抱怨我。

买不起市区房的白居易权当候鸟族

古代人买房子,也跟现在人一样,要考虑很多因素。

也是看房价是否承受得起。不管是古代购房者,还是现代购房者,买房之前都会掂量一下楼盘的价格和自己的腰包。比如苏氏兄弟,一辈子也没在首都买房,而是到其他相对便宜的地方买房。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买房更有意思,跟现代都市打工族的买房经历很像。

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举人,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呢,是正九品,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长,不过工资却不低,每月一万六千钱。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古人卖房子得让邻居签字同意

除了看房价,古代人买房也要考虑位置和周边环境是否合适。古人跟我们一样重视居住环境,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不过李开周说,古代人买房考虑最有意思的一点,还在一个叫亲邻纠纷的问题上。

李开周告诉记者,现在人买房之前,一般都是调查房子的权证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过关。而古代人买房之前,主要不是调查房子的权证和质量,而是调查卖主,搞清楚他的家人、族人和邻居是否同意他卖房,因为在古代,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并不需要通过物价局、房管局的批准,却需要通过卖主家人、族人和邻居的批准。正规的做法是拿一个小本子,把亲戚邻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后从族长老太爷到隔壁大妈,让他们挨个签字。假如其中一个拒签,这房就别打算卖了。

房奴生活窘迫连被子都是租的

现代人因为房价过高,买了一套房子后,因为要每月还贷,就会沦为房奴。那么在古代,是否也有房奴一说呢?是否也能贷款买房呢?

古代也有房奴,不仅有房奴,也有蜗居。北宋初年有个大学士叫陶毂,他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就是说房子太小,就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什么的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居住生活,跟电视剧《蜗居》里出现的场景差不多。

宋朝江浙一带也出现过房奴,有个叫张仲文的宋朝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白獭髓》,这本书里描写房奴生活:"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则赁被而居。"存款和借来的钱都砸到房子上了,只能节衣缩食还债,不但老婆孩子身上没一件好衣服,连被子都是租人家的。

清朝也有房奴。光绪年间,北京有人买不起房,就自己盖,盖也盖不起,就借钱盖,然后慢慢还。有一首竹枝词唱道:"搭得天棚如许阔,不知债负几多钱?"

至于古代贷款买房的事情是到清代才出现的,清朝就出现业主拿着产权证明去当铺办理抵押贷款,而真正意义上的住房按揭,是到民国时代才有。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

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多少呢?

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七个例子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

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相当于现在12750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相当于现在10500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下面按每间大约15平方比较)

当时米价

大米与稻谷

为了能与现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粮价来做衡量。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房价与米价比较

1两=1000文,则新街口的房子(七间半)换算=85000文,新帘子胡同的房子(四间)=70000文,分别相当于5667升米和4667升米。

如果每间房子按照25平方米计算,新街口房子面积187.5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则新街口的房价为30.23升米/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价为46.67升米/平方米。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姑且按照1.25斤来算。超市的米价1.5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1.88元/升。目前,新街口的二手房单价在3万元/平方米。

用升米来衡量,今天的房价就是15958升米/平方米。

今天的房价粮价比,是清代的528倍!也就是说,今天要想买同样的房子,得用比当年多527倍的粮食去换。

房价与收入比较

房价与收入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吏收入是很低的,一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抵不上一个仆人,所以清代的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所谓3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在与工资不成比例,所以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清代无论官吏还是仆人,在北京市区范围内买得起一套四间瓦房(草民买差一点的),相当现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少银子呢?

答案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够买一套房子了。

(现在说的一人多少年收入买一套房,也是取普通人。不要拿一个穷困农民的收入来算,那样的话,他1000年的收入也买不起北京新街口一套房)

并且,清朝人买的,基本上还是连排别墅型,还没有公摊面积。

相关新闻:

开发商观点:楼市“秋收”成定局 难现房价暴涨

开发商逆势提价可能引发后续调控 房企资金饥渴

开发商房价假摔肯定难过关 下半年调控将更严

开发商借"金九银十"涨价 潘石屹连发文唱衰房价

开发商抢领预售证推新房 对售价纷纷讳莫如深

开发商怕跌购房者怕涨 “金九”还是“铜九”?

南京“房奴”的压力大 平均每月要还贷2500元

金陵晚报 近日,一份《各大城市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在网络蹿红,引发各大城市热议。广州、重庆、武汉等各地的市民和媒体纷纷讨论,在如今巨大的买房压力下,在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胀通道中,达到该月薪标准,就真的能过上舒适生活吗?

记者在《各大城市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表格中看到,该标准认为对南京市民来说,月薪只需要3780元,就能在南京买房过舒适生活。

月薪3780元:

不吃不喝18年买套江宁房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3780元的舒适生活月薪标准,不仅比上海(5350元)、深圳(5280元)、北京(5000元)、广州(4750元)这四个一线城市,要低一大截,而且比温州(5020元)、大连(5000元)、杭州(4980元)、苏州(4300元)、厦门(4100元)、青岛(4000元)等二线城市也要低,居第11位。

这意味着南京的生活成本和生活压力,在排第11位?对此,许多南京市民表示怀疑,称对3780元就能在南京过上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是有保留态度的。

“说实在的,如果月薪3780元只用来吃饭买衣服充手机费,也能生活得比较滋润,但是要买房子、结交朋友、请客吃饭甚至外出旅游,那就不够了。”多位市民表示,现在的钱并非不值钱,只是一碰到房价,再多的钱也变得不值钱了,因为在南京平均一套房也要100万吧,这种情况下月薪3780元哪买得起房?

据悉,2009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4元,算下来每个月2125元,而3780元的月薪要比平均收入高出78%,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了。但是考虑到南京主城3万元/平方米、河西2万、江宁1万的房价,一个月3780元的工资,只能买江宁0.378平方米的房子。

以80平方米两房为例,需要不吃不喝工作18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江宁的房子,不吃不喝工作3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河西的房子,攒53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城中的房子。当然,这里按总价来算,算得比较夸张,但就算按首付30%来算,凭借月薪3780元来攒套房子的首付也是相当困难的,更何况还要支付高额的月供。

压力巨大:

南京人月均还房贷2500元

一谈到月薪3780元在南京买房、过舒适生活,几乎所有市民都直摇头。也有人说:“可以啊,月薪1000元也能在南京买房过舒适生活,但前提是父母要有钱。”可是,这里当然是不考虑父母援助的情况。

市民周小姐表示,自己月薪4000元,男友月薪6000元,两人平均月薪5000元,比所谓的3780元舒适生活月薪标准高出32%,但是两人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3年,却连一套小户型也买不起。

“辛辛苦苦工作3年,两人也就攒个9万元,按照首付3成,只能买30万的房子,可是南京哪儿有总价30万的房子卖?”周小姐说,现在省吃俭用就为了攒首付买房,哪里谈得上舒适生活?

黄先生是个IT企业的白领,月薪7000元,女友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月薪3500元,平均月薪5250元,也比3780元舒适生活月薪标准高出一大截,但是两人2009年在江宁瑞鸿名邸 (论坛 新闻)买了套房,贷款70万,月供就要4300元。

相当于还过房贷,两人每月只剩6200元,再除掉生活开销及交际4000元,只剩2200元。过年回老家要花个1万多元,所以算下来,每年只能余1万块钱。“万一得个病都看不起,所以现在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以前想要花钱到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也无限期搁置了。”黄先生说,“这也是舒适生活?我看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房奴生活。”

“如果没家人帮助,月薪3780元基本上很难在南京买得起房,更难以过上舒适生活,因为据我们统计,南京平均一个买房人贷款40万、20年,月供就要2500元左右。”安格家房产副总经理朱一东表示,3780元月薪减去2500元月供,就只剩1280元,快要接近南京工资标准了,这点钱怎么过上舒适生活?

南京调查:

二线城市收入PK一线城市房价

“网上这份《各大城市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说南京人只要月薪3780元就能过上舒适生活,低估了南京人的生活成本,更低估了南京的房价。”网博地产机构总经理孙海表示,在南京房价高企的局面下,没有家人帮助,只靠自己月薪3780元在南京打拼、攒首付,确实很难在南京买房,更难以过上舒适生活。

孙海在深圳、广州等许多个城市生活过,如今又扎根南京多年,因此对各城市的房价心中有数:“根据我的了解,南京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或者说是准一线城市的房价,仅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温州的房价低,差不多是第六,在二线城市中则是房价的领头羊,高于GDP超过自己的苏州、青岛、大连、厦门等城市,甚至跟一线城市广州相差无几。”

另一位专家表示,南京确实是二线城市的收入和地位,却有着一线城市的房价,这让那些经济实力不足的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那些在早几年有积蓄买了多套房在手上的“前辈”则赚尽了“房地产红利”。

“南京房价堪比一线城市房价,是因为南京这座快速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周边及各地人口,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同时在南京有很多高校、医院、政府部门、国企及众多知名企业,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和购买力都十分庞大,加上很多大学生都留在南京工作、需要买房,同时南京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应量又跟不上,所以造成南京房价节节攀升。”专家表示,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就算遇到史上最严新政,南京房价也没怎么大降,而且长期仍然看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惠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